首页

长沙女s梦悠然

时间:2025-05-22 19:50:23 作者: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 浏览量:32047

  文化关乎国本、国运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,对新时代如何继续推动文化繁荣、建设文化强国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行了全方位、深层次思考,明确提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,为新时代新征程传承发展中华文化作出科学指导。今天,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,邀您一起学习体会。

  坚定文化自信,有文化自信的民族,才能立得住、站得稳、行得远

  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,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、借鉴、吸收各种不同文明。我讲过,文化自信是更基础、更广泛、更深厚的自信,是更基本、更深沉、更持久的力量。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、经久不衰,在长期演进过程中,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、看待社会、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、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,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,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。

  ——2019年8月19日,习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

  我多次强调,“文化自信,是更基础、更广泛、更深厚的自信,是更基本、更深沉、更持久的力量”,“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,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”。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,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。历史文化领域的斗争会长期存在,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考古工作,用事实回击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各种歪曲污蔑,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。

  ——2020年9月28日,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

  自信才能自强。有文化自信的民族,才能立得住、站得稳、行得远。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、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,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,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。坚定文化自信,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。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,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,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,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,既不盲从各种教条,也不照搬外国理论,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。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,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。

  ——2023年6月2日,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

  秉持开放包容,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

 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、也是当代的,既是民族的、也是世界的。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、长于斯的土地,文艺才能接住地气、增加底气、灌注生气,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。正所谓“落其实者思其树,饮其流者怀其源”。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、吸收外来、面向未来,在继承中转化,在学习中超越,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、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、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,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、中国风格、中国气派屹立于世。

  ——2016年11月30日,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、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

 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,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。要坚持弘扬平等、互鉴、对话、包容的文明观,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,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,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,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,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,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,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
  ——2022年5月27日,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

  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,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。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,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、包容的胸怀。秉持开放包容,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。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,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,都离不开融通中外、贯通古今。经过长期努力,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“古今中西之争”,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、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,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,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。

  ——2023年6月2日,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

  坚持守正创新,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、不迷失方向,创新才能把握时代、引领时代

  要坚持古为今用、洋为中用,融通各种资源,不断推进知识创新、理论创新、方法创新。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、吸收外来、面向未来,既向内看、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,又向外看、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;既向前看、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,又向后看、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。

  ——2016年5月17日,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

  中国文化历来推崇“收百世之阙文,采千载之遗韵”。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、人文精神、道德规范,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,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,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。故步自封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,割断血脉、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。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,学古不泥古、破法不悖法,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。

  ——2021年12月14日,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、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

  对文化建设来说,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、不迷失方向,创新才能把握时代、引领时代。守正,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,守的是“两个结合”的根本要求,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。创新,创的是新思路、新话语、新机制、新形式,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、洋为中用、辩证取舍、推陈出新,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。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,赓续历史文脉、谱写当代华章。

  ——2023年6月2日,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【编辑:刘阳禾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受美国制裁等因素影响 委内瑞拉疫苗供应面临困难

北京11月15日电 大陆海警今年7月曾在泉州近海依法查扣一艘台湾渔船,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11月15日应询表示,相关部门依法依规采取处罚措施后,该渔船船长已于15日返回。

情满太空!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与航天员“天地通话”

在谈及欧美政要这一共同表述时,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对中新网记者表示,从表述来看,欧美国家仍然提出一些担忧,表达对中国崛起的恐惧、中国新能源产品会对他们带来冲击等,但与此同时,他们也意识到“脱钩断链”不可取。不管美国还是欧洲,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利益联系,可以说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,想要与中国完全脱离相当困难,伤害也很大。

“不打针不吃药不手术”就能提升视力?

当车子行驶在海南文昌的航天大道上,记者看到,窗外的火箭模型引来不少人上前拍照。在文昌,这样的情景并不罕见。每到火箭发射的日子,文昌这座宁静的滨海小城就变得热闹起来。

“太湖好一点了吗?”|两会问答·总书记的牵挂③

会议期间,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杨关林,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、组织部部长邓蓉玲分别传达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、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精神,并对中央有关工作进行部署安排。邓蓉玲总结了本次会议的主要成果,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要求。

两会大家谈 | 今年两会,创新药为何被热议?

成都市教育局党组成员、机关党委书记谭莹在致辞中表示,成都是一座以文翁兴学、以蜀文化为开源的城市,自古就是教育名城。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,高水平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提升教育质量、促进教育创新的关键途径,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秉持丝路精神,进一步加强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,共享教育先进理念和实践智慧,共创教育美好未来,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新的力量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